欢迎访问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官方网站

【健康科普】预防流感 呵护健康

发布时间: 2024-01-24
预防传染疾病
经过了肺炎支原体、腺病毒等病原的“大流行”,近期我们又迎来了流感病毒的威胁,那么,作为易感人群的小朋友们,该如何有效实施预防措施呢?接下来,就让我们共同抵御流感来袭。
01

“流感”是什么?

“流感”的全称是“流行性感冒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。其中,甲型流感病毒(简称甲流)可引起全球大流行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控所指出:9月以来,我国南方省份出现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升高,并与乙型系流感病毒共同流行,流感活动呈上升趋势。


流感传播途径

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在特定场所,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,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


流感的传染源

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,其次是隐性感染者。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。病人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、口涎、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,传染期约1周,以病初2~3天传染性最强。


易感人群

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。其中,儿童,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和患有特定基础性疾病的儿童,可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出现严重或致命并发症。由此可见,流感不仅仅是一场小小的感冒,《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(2023-2024)》推荐,所有可以接种疫苗的儿童、青少年、孕产妇等高危人群都应接种流感疫苗,包括儿童的密切接触者,至少每年1次,而对于无法接种疫苗的儿童应该考虑药物预防。




02
“流感”有哪些表现?
01潜伏期
1-4天(平均2天),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。1-4天(平均2天),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均有传染性。儿童流感多急性起病,主要表现为发热,可达39-40℃,可有畏寒、寒战。
02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
咳嗽、咽痛、鼻塞、流涕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03全身症状
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其中,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。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、拒奶、呼吸暂停等。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3-7天缓解,但咳嗽及体力恢复常需1-2周。
03
得了“流感”,如何治疗?
1、患儿早期及时卧床休息、多饮水、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;进食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。

2、抗病毒药物治疗:《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(2023-2024)》指出,口服奥司他韦仍是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,奥司他韦在儿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经验。症状出现48小时内对儿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最好,但是治疗时间并不受48小时限制,对于患有中重度疾病的儿童,48小时后治疗仍有好处。

3、对症治疗:对于发热的儿童,可给予物理降温,酌情使用解热止痛药物,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。咳嗽、咳痰明显者可予止咳、化痰药物,如愈酚甲麻那敏、氨溴索等药物。

04
预防“流感”,重中之重



疫苗接种
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都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今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3-2024)》建议,所有≥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儿童都应接种流感疫苗。优先推荐6-59月龄儿童,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及托儿机构、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接种流感疫苗。



 
按疫苗所含组分,流感疫苗包括三价(含A(H3N2)亚型、A(H1N11)亚型和B型毒株的1个系)和四价(增加B型毒株的1个系);流感疫苗还可分为流感灭活疫苗(IIV)和流感减毒活疫苗(LAIV)。
但要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人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:
(1)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(包括辅料、甲醛、裂解剂及抗生素)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;
(2)患有急性疾病、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,建议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;
(3)既往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格林-巴利综合征的患者,建议由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接种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下人群禁止接种减毒活疫苗:
(1)使用药物、HIV感染等任何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;
(2)长期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;
(3)2-4岁患有哮喘的儿童;
(4)孕妇;
(5)有格林-巴利综合征病史者;

(6)接种前48小时使用过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者,或接种前5天使用过帕拉米韦,或接种前17天使用过巴洛沙韦者。


抗病毒药物预防
 《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(2023-2024)》推荐以下人群尽早开始使用药物:
(1)任何有流感并发症风险且有流感疫苗禁忌,或本季尚未接种的儿童;
(2)在过去两周内接种流感疫苗的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儿童(尚未获得最佳免疫力);已接种疫苗但可能未获得足够免疫应答(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)的任何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儿童;
(3)社区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与流感疫苗病毒株不匹配时,任何具有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儿童;
(4)社区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与流感疫苗病毒株不匹配时,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儿童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,包括医护人员;
(5)未接种疫苗并可能持续密切接触以下人群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:未接种疫苗的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儿童和小于2岁未接种疫苗的儿童;
(6)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;

(7)医疗机构中未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和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儿童。


一般预防措施



(1)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
(2)勤洗手,尽量避免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
(3)均衡饮食,适量运动,充足休息等;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;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。
(4)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,应居家休息,进行健康观察,不带病上课,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,减少疾病传播;如发现病情进行性加重,则应尽快去医院就诊,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,避免交叉感染。